门静脉解剖和生理特点
门静脉静脉收集整个消化道、脾脏、胰腺和胆囊的静脉血流。它没有瓣膜,因此压力自由的向输入血管支传递,门静脉系统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由于其解剖位置在腹腔深部,对其进行任何研究或操作相对困难。
门静脉开始于脾静脉(接受胰短静脉、胃短静脉和左侧胃网膜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虽然后者多数情况下汇入脾静脉)汇合处。在其汇入肝门的途中,门静脉主支接受(在一些变异情况下)胰十二指肠上静脉(和右侧胃网膜静脉)、胃右(幽门)和胃左(冠状)静脉。在最后的输入支后的一段,行进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通常很长―平均5厘米―可进行手术操作。在肝脏边缘可发现T型门脉分支。右叶分支短而粗,然后接受胆囊静脉。左叶分支长而细,分出再通的脐或副脐静脉,后者经过圆韧带(圆韧带)达前腹壁。门静脉分支,即所谓的段分支,定义了肝脏的功能段。
肝循环和微循环包括上述的门静脉树、肝窦、肝动脉供血、肝静脉树和肝脏循环的控制。
肝门静脉在段的分支分为大小相同的两支,形成血管树,最后形成内径约为400微米的小静脉。该部分的远端―内径为8-40微米的血管,这部分似乎是门脉树对各种收缩刺激发生收缩反应的主要部位,同样的,也是控制血流在肝内分布的主要机制。
再往下游,叫做终末门脉小静脉(TPV)的部分不会发生收缩,但分为间隔、小叶边缘和小叶支,通过入口小静脉供应肝窦血液。在这最后的水平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括约肌样机制,改变肝窦网的局部供血。括约肌由位于肝窦入口处的内皮细胞核形成,其突出程度可以调节,从而对流入血流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相似的结构也见于肝窦流出端,在流向中心静脉的入口处)。门脉树分布部分的分支与汇管区动脉和淋巴成分平行。
流入和流出血管形成的真正的交错的网络间,有一个充满肝细胞板和肝细胞柱的间隙,其中存在复杂的肝窦网络。
A-终末汇管,B-功能性肝实质,C-中央小静脉。1-肝小动脉,2-基质分支次级终止于肝窦,3-门脉小静脉,4-胆管,5-肝窦,6-Disse间隙,7-肝细胞
这一肝循环交换部分相对绝大多数其他毛细血管床很特别。其覆盖内皮由扁平、分叶状、有孔细胞构成,疏松的重叠在一起而不相互附着,基底膜不完整。窗孔直接可达 2 微米,占管壁表面积的10%,对绝大多数血浆大分子不构成阻碍并可允许自由水和肝窦内物质在较低静水压(2 到 3 毫米汞柱)条件下进行交换。肝窦大小不一,常为 7 到 15 毫米,但可增加至180毫米。直径的改变多数情况下为被动的,依赖于局部血流和容量改变。这些直径改变的储备由 Disse 间隙严格限制,Disse 间隙存在于内皮和肝细胞列之间。生理上,该间隙内细胞外基质很少,没有结缔组织,并且一般情况下无继续扩大的空间。这里只有一些特殊分化的细胞:1. 免疫活性枯否氏细胞和 2.来源不明、功能正在被广为研究的特殊周细胞。后一细胞系还有其他几种名字,包括Ito细胞、肝星形细胞、脂肪或视黄醇储存细胞、蛛形细胞等。它们在正常肝脏的主要作用为储存维他命A酯。它们还可能具有收缩功能以控制肝窦血流,但目前关于这一观点仍有争议。
肝窦的巨大的代表性区域提供正常的较低的经肝窦血管阻力、压力梯度并控制流速。据估计造成门脉压力升高需要80%的窦状隙消失。
肝动脉血供,正常状态下代表25~30%的肝脏血流,为肝脏间质和实质部分提供氧气。部分间质血流间接进入窦状隙,另一部分直接进入肝静脉。动脉血流在不同的水平进入窦状隙,主要在腺泡的1和2带。曾推测3带中存在附加连接,但未被很好的证实。动脉灌注的控制复杂而有趣。事实上,它代偿了逐渐减少的门脉灌注,并在门脉灌注增加时相应减少。动脉灌注在门脉高压时增加的比例与病因无关,代表了肝脏情况的恶化。
肝脏静脉流出系统中有一些有趣的阻力部位和机制。第一个,如上述,位于窦状隙出口处,基于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核的肿胀。第二个是一对位于中心静脉进入小叶下静脉入口及小叶下静脉进入大的传导静脉入口处的连接缩窄,小静脉必须穿过较大血管相对厚的管壁。这些血管环肌层相对不明显,但纵肌层非常突出。在吸气过程中,当腔静脉和大的肝静脉中的血流压力很快下降,同时肝脏被下降的横膈压迫时,纵肌层保持传导静脉开放,同时收缩小的穿通静脉的开口。这似乎是在吸气时将血液保留于肝实质的机制,因为肝静脉内血流在某些时期与腔静脉内血流方向相反。肝静脉树还可在各种刺激下发生收缩,可能也在这些血流改变中发挥作用。
应该强调的是,没有任何机制调节门脉入肝血流,在正常情况下,门脉树应接受来自内脏区的任何量的血液。因此,门静脉树的缩窄的特点只应该在肝实质内影响门脉血流分布。目前关于主动窦状隙控制灌注的观点讨论很多,一些人支持,另一些人反对。
门静脉系统生理学
部分胃、十二指肠、小肠、部分大肠和非成对腹腔器官(脾脏、胰腺)的血流经由低压力门静脉血管床,通过门静脉主干进入肝脏。休息状态下,流经门静脉的血流速度约为1000-1200毫升/分钟;摄入食物后,血流速度增加。餐后,门脉血流将一些激素携带至肝脏,还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所有的裂解产物。在健康个体,门脉压力低于7毫米汞柱;由于调节高压动脉血供和低压门脉系统间连接的血管括约肌的良好的协调,使血流同等的进入所有的肝小叶和肝血管窦,这一压力甚至在摄入食物后增加门静脉血流,门静脉压力不升高或轻度生高,这是由于肝内外血管主动扩张的结果。(编辑:Mr.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