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简介 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通过微创伤方法,创造一个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分流通道,以降低过高的门静脉压力。在经颈内静脉穿刺后,导管及导丝在透视的引导监视下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进入肝静脉(通常是右肝静脉)。专用的穿刺针通过导管从肝静脉起始部通过肝实质向门静脉(通常是右门静脉)穿刺。成功穿刺后在导丝的引导下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穿刺针道,直接在肝实质内建立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通道。同时在植入一个支撑架以保持肝实质内通道的长期开放。根据所使用可扩张支架的直径不同,由门静脉流入体循环的血液量也不同,从而恢复了门脉接近正常压力。
TIPS相对于外科分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它除了分流到腔静脉的血流以外,还需要保持部分门静脉血流到肝,这种部分分流完全取决于所设计分流通道功能直径大小。TIPS术后,即刻大部分的门静脉血流通过肝静脉分流到体循环。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分流通道内皮增生,导致分流通道直径减少向肝分流增加,使TIPS从几乎完全分流转为部分分流。在TIPS术后,也可以通过介入技术在任何时候增加或减少分流通道的直径,以提供分流量大小的选择。如扩张已经被置入的支撑架或当需要减少分流通道的直径时,在以被植入的支撑架内再植入一个限制血流的支撑架。TIPS的优点和缺点都超过外科分流手术。TIPS是微创伤操作,患者可以采用清醒下麻醉。即使在急诊状态下也可以进行。甚至高龄、肝功能损伤和严重腹水患者亦可以为之,而这种情况下外科通常不被视为适应症。在目前,TIPS的主要缺点是分流通道的高狭窄率和阻塞率,常常需要再次介入治疗进行纠正。 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原理 增高的门静脉压力是造成肝硬化病人出血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将导致门脉系统侧支的形成,肝脏血分流至体循环并且导致胃粘膜的局部改变,此状态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研究结果清楚的显示PSG(门腔压力梯度)必须高于10mmHg 才能发生食道静脉曲张,而通常在病人的PSG超过12mmHg 时才发生静脉曲张出血。一旦食道或者胃曲张静脉存在,高门脉压力和侧支血流将导致静脉曲张进行性的加重。
内镜显示可以预测出血危险的特征包括大小、数量和静脉曲张的程度,另外也包括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增加的门静脉压力能提供给硬化的肝脏更好的灌注。改善这种状况的原理是首先降低门静脉梯度到避免明显并发症发生的程度,同时保持足够的肝脏灌注,然后闭塞扩张的薄壁曲张静脉。TIPS是一种可以量度的门腔静脉分流,可以迅速降低PSG并开展对曲张静脉的血管内治疗。因此,它能有效的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并阻止静脉曲张出血。
降低门腔静脉梯度 可以假定只要降低到此水平(12mmHg)以下就足够了。理论上在紧急的情况下实际上很少能够做到,原因为血液动力学参数受到紧张性腹水的存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那些影响门脉压力的药物)、脓毒血症和细胞因子及其它情况的影响。其它的替代参数测定被认为足以预测TIPS手术是否成功和控制出血,即基础门静脉压力降低至少20%。在大多数医院,支架尺寸是跟据PSG选择的,直径范围从8到12mm的最为常用。直径更宽的支架在液体失衡、心血管疾病和易于形成PSE(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门体分流性脑病)的病人中应该谨慎使用。分流的程度可能受到用于扩张通道的球囊的尺寸的影响。具有明显TIPS术后PSE形成或者心脏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第二步操作即分流通道的缩窄。另一个适应证可能是TIPS术后肝功能衰竭,但是没有数据确定这种方法的效率如何。 顽固性静脉曲张出血
是指控制出血的方法失败后持续出血或者早期发生再出血。控制活动性出血失败的定义被分为两个时间段:6小时之内和6小时之后,但是实际上很难根据这种定义界定出血时间。尽管出血可能通过首次硬化治疗70%的病例、二次后90%的病例都可以停止但控制不住的出血仍不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