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针对单纯性肝囊肿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因此难以依据文献建立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推荐意见【Marrero JA 2014】5。.
腹部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无症状单纯性肝囊肿无需治疗或随访【Marrero JA 2014 Doty JT 1989】5,48。同样,在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单纯性肝囊肿也应采取观察措施【Cowles RA 2000】28。
对于有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需要进行治疗。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经皮穿刺抽吸;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带来永久性的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抽吸对于缓解大肝囊肿的症状特别有效。然而,复发不可避免,因为抽吸后的肝囊肿会在几天内重新充满液体。经皮穿刺抽吸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试验,用于确认腹部症状是否由肝囊肿引起。如果抽吸后腹部症状没有改善,应进一步调查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Cowles RA 2000 Saini S 1983】28,49。
为了提高经皮治疗的效果并实现永久性消融,抽吸囊内液体后向囊内注入硬化剂可以减少囊肿体积并破坏囊内上皮细胞。一项关于经皮穿刺抽吸和硬化治疗有症状肝囊肿的系统评价报告称,其效果极佳,症状持续存在者不足 4%,并发症和复发率均低于 1%【Furumaya A 2020】50。最常用的硬化剂是乙醇【Wijnands 2017】1。然而,乙醇胺油酸酯 【Yoshida H 2001】36、聚多卡醇 【Sparchez Z 2014】51、盐酸米诺环素 【Yoshida H 1996 Yoshida H 2003】52、53 以及博来霉素 【Souftas VD 2015】54 也被使用过。Yoshida 等人 【Yoshida H 2003】53 发现,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进行硬化治疗可使肝囊肿消退且不复发。
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开放性或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和肝切除术,可使多达 90%的有症状肝囊肿患者获得长期缓解【Lombardo KMR 2010 Gall 2009】 4、55。自 1968 年 Lin 等人 【Lin TY 1968】56 首次报道肝囊肿开窗术后,“去顶术”或“造口术”一直被用作同义词。无论使用哪个术语,治疗原则都是切除肝囊肿顶部作为肝脏表面的一部分,并使其自由引流至腹腔。囊壁产生的液体由腹膜重新吸收 【Moorthy K 2001】57。
Fabiani等人于 1991 年引入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Fabiani P 1991】58。自此,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外科医生都倾向于采用腹腔镜开窗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因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其成功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Garcea G 2007 Krahenbuhl L 1996】32 59。美国胃肠病学会(ACG)临床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应采用腹腔镜开窗术而非经皮穿刺抽吸和硬化治疗【Marrero 2014】5。ACG 临床指南还指出,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经皮穿刺治疗可能是合适的。肝囊肿是否适合进行腹腔镜去顶术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信心。利用三维 CT 对肝囊肿进行仔细定位可能有助于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然而,对于体积非常大的肝囊肿,或者在腹腔镜难以完全切除囊壁的位置,开放性造瘘术可能是谨慎的选择【Garcea 2007】。腹腔镜造瘘术后囊肿复发率(包括无症状的囊肿复发)在 0% 至 36% 之间不等。造瘘术后囊肿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囊肿与邻近器官或膈肌重新形成囊壁的一部分。为了
为预防肝囊肿复发,可采取肝囊肿广泛开窗术、大网膜移位瓣术61 或电凝器消融残余肝囊肿上皮59 等方法。
法比亚尼等人于 1991 年引入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自那以后,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多数外科医生都倾向于采用腹腔镜开窗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因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其成功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美国胃肠病学会(ACG)临床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应采用腹腔镜开窗术进行治疗,而非经皮穿刺抽吸和硬化治疗。ACG 临床指南还指出,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经皮穿刺治疗可能是合适的。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原文。肝囊肿是否适合进行腹腔镜去顶术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信心。利用三维 CT 对肝囊肿进行仔细定位可能有助于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然而,对于体积非常大的肝囊肿,或者位于腹腔镜难以完全切除囊壁的位置,开放性造瘘术可能是谨慎的选择。
腹腔镜造瘘术后囊肿复发率(包括无症状的囊肿)从 0% 到 36% 不等【Yamada T 2009 Garcea G 2007】29 32。造瘘术后囊肿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囊肿与邻近器官或膈肌重新形成囊壁的一部分【Tagaya N 2003】60。
为预防肝囊肿复发,已引入肝囊肿广泛开窗术、大网膜移位瓣术【Emmermann A 1997】61或电凝器消融肝囊肿残余上皮【Krahenbuhl L 1996】59。对于全切除和肝叶切除术,已有0%复发率的报道【Garcea G 2007】32。尽管影像学技术有所进步,但术前难以确定肝囊肿与胆道是否相通【Masatsugu T 2003】62。对于肝囊肿与胆道相通的情况,应尝试结扎或连续缝合以破坏肝囊肿内的胆道相通【Cowles RA 2000 Masatsugu T 2003 Masatsugu T 2003】28,62。胆道与囊肿之间未完全分离会导致术后胆汁瘤或胆汁性腹膜炎。Roux-en-Y胆囊肠吻合术曾被报道用于治疗胆囊肝囊肿相通,但其与较高的败血症和胆管炎风险相关【 Masatsugu T 2003 Jain SK 2010 Longmire WP 1971】62-64。Tocchi 等人【Tocchi A 2002】65报道了一例胆囊肠吻合术后反复胆管炎的病例,最终需要进行肝切除术。
当肝囊性病变的诊断不确定时,必须进行手术干预以进行组织学检查,特别是为了排除肝肿瘤。然而,对于疑似肿瘤的情况,需要完整切除囊性病变,且不能使囊内液体溢出【Tani A 2008】42。与开窗术相比,诸如肝囊肿的完整切除、肝段切除或肝叶切除等手术方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Moorthy K 2001】57。由于这种较高的发病率风险,肝切除术应仅用于开窗术后复发、弥漫性肝受累以及多发性肝囊肿的情况【V Kaul V 2000】66。
对于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肝移植并非适应症。然而,对于GigotⅢ型多囊肝病,若存在弥漫性肝肿大且囊肿过小而不适合开窗术或切除术,则应详细评估肝移植的适应性,以平衡手术风险、生活质量以及合并多囊肾病时联合肾移植的潜在益处【V Kaul V 2000】66。
总之,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有效管理,需要将其与肿瘤和感染相鉴别,并为有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选择可靠的治疗方法,以降低复发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