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概论肝癌经血管治疗的历史 肝癌经血管治疗的分类 肝动脉栓塞的生理基础 肝脏的血管和肿瘤循环 肝癌TACE术前准备 适应症和禁忌症 肝癌经血管内治疗的技术 肝癌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肝癌经血管介入治疗的结果 肝癌介入治疗的联合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限性 TACE 随访
返回首页

肝癌肝动脉栓塞的历史(新修改)

时间:2023-09-03 17:13来源:www.ynjr.net 作者:杨宁介入医学网
经导管动脉化疗性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TACE)是一种治疗肝脏肿瘤的微创技术,特别是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所谓经导管(Transcatheter)是指通过导管腔进行治疗。这项技术最广泛地用于介入放射学的seldinger技术[1]。 栓塞(embolization


 

      经导管动脉化疗性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TACE)是一种治疗肝脏肿瘤的微创技术,特别是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所谓”经导管(Transcatheter)“是指通过导管腔进行治疗。这项技术最广泛地用于介入放射学的seldinger技术[1]。

        栓塞(embolization)是另一项非外科的微创技术,是经导管释放人工的栓子阻塞血管。广泛用于人体内不同器官疾病的治疗[2]。肿瘤栓塞被定义为肿瘤供血血管的阻塞,是利用栓塞物质减少或阻止肿瘤的滋养动脉对肿瘤的供血,以增加组织的坏死或减少肿瘤的大小[3,4]。肿瘤化疗性栓塞特别用于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它扮演着延迟不可切除性肝细胞肝癌的进展,或肝癌肝移植手术前的”桥接“,或联合其它治疗的角色。曾经被期望作为早期肝癌的治疗手段,但被迅速进展的经皮直接穿刺局部热消融治疗所取代。到现在为止TACE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史。


 

肝癌介入的历史

Seldinger 技术的发明人Dr Sven-Ivar Seldinger (1921–1998),瑞士医生 Seldinger 技术

 

TACE历史的编年表


1930年 Brooks 报告海绵窦瘘的栓塞[6]
1933年 认为肝动脉阻断是致命的,必须避免的 [7]
1953年 Seldinger 报告经皮血管穿刺技术[1]
1971年 119例肝动脉灌注栓塞原发或继发肝肿瘤得到报告,其中18例由于长期导管滞留导致肝动脉阻塞,于是肝动脉阻塞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神话被质疑[8]。
1972年 Rösch 利用seldinger 技术控制消化道出血[10]和动静脉畸形的栓塞[[9]。
1972年 报告5-FU门静脉灌注后肝动脉结扎治疗转移癌;此次治疗证实没有一个病人肝功能衰竭,而被认为是一项安全的手术[11]。打破肝动脉是不能结扎的传说。医生们认识到,肝脏为双重供血,肝动脉结扎发生肝梗死的机会是罕见的 [5]。
1974年 Doyon 报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14]
1976年 Reuter 报告尝试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脏肿瘤 [16]
1977-1979年 报告经导管肝动脉灌注阿霉素、5-FU和丝裂霉素治疗肝细胞肝癌[12],和肝转移癌 [13]。似乎一次性灌注这些化疗药物的任何一种都好于重复高剂量的全身化疗[13]。
1979年 Wheeler 等人 报告单纯的肝动脉栓塞治疗联合持续性化疗[17]
1979年 Roche 等人报告二例继发于肝癌的高钙血症患者进行急诊肝动脉栓塞的结果[18]。
1980年 Yamada 等日本学者报告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 [15]。


 

历史上肝癌治疗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包括


Brennan MJ, et al. Ann Sure. 1963
Konno T, et al. Eur J Cancer Clin Oncol. 1983
Mantravadi RV, et al. Radiology. 1982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