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最大规模荟萃分析报告:严重钙化病变中的目标病变血运重建率更低
背景与研究方法
德国巴特克罗钦根的Thomas Zeller在最新外周动脉疾病研讨会上发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atherectomy)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该研究整合了305篇文献数据,覆盖超过13万名患者,旨在评估斑块切除术对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性病变(包括膝上和膝下动脉)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排除了血管内粉碎术(IVL)数据,重点分析定向、旋转、激光及轨道斑块切除术等设备类型。
关键数据与发现病变特征与患者基线
平均病变长度:11.5厘米
患者构成:40%为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39%为严重间歇性跛行,71%存在钙化病变,46%为完全闭塞病变,56%为TASC C/D级复杂病变。
设备类型分布
定向斑块切除术(36.4%)、
旋转斑块切除术(20.5%)、 激光(12.8%)、 轨道(9.2%), 多设备联合使用。14.4% 疗效对比目标病变血运重建(TLR):严重钙化病变的TLR率显著低于非钙化病变,提示斑块切除术在钙化处理中的潜在优势。 通畅率: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在钙化与非钙化病变、不同解剖部位(膝上/膝下)及CLTI/跛行患者中表现一致。 补救性支架置入率:显著低于传统球囊血管成形术或药物涂层球囊(DCB)。 安全性结果膝上病变与间歇性跛行患者:
主要截肢率和死亡率“极低”,可能与患者整体病情较轻(以跛行为主)相关。
膝下病变与CLTI患者:
截肢率和死亡率较高,反映CLTI本身的严重性和复杂病理背景。
与传统疗法的比较
斑块切除术的12个月通畅率、TLR及死亡率与普通球囊或DCB相当或更优,且支架需求更低。
临床意义与讨论钙化病变处理的突破
严重钙化病变的TLR率降低,可能源于斑块切除术直接清除钙化斑块的能力,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和再狭窄风险。这一发现支持其作为钙化病变的一线治疗选择。
膝下病变的挑战
膝下动脉病变多伴随CLTI,其高截肢率提示需综合管理(如联合血运重建、抗感染及伤口护理),而非依赖单一技术。未来研究需探索斑块切除术在此类患者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设备选择与联合治疗
定向和旋转斑块切除术占主导,但不同设备在特定病变中的优劣仍需个体化评估。联合技术(如斑块切除+DCB)可能进一步改善远期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局限性
数据来源为观察性研究,存在选择偏倚;缺乏长期随访(仅12个月);排除IVL可能影响对钙化处理技术的全面评估。
结论与建议
斑块切除术在钙化病变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膝上动脉病变和跛行患者,可降低TLR及支架需求。然而,膝下CLTI患者的高风险需谨慎权衡治疗策略。
未来方向:
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不同设备在钙化病变中的疗效差异。
探索斑块切除术联合其他技术(如DCB或支架)的协同效应。
建立针对CLTI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路径,整合斑块切除术与伤口管理及全身治疗。
Thomas Zeller (Bad Krozingen, Germany)在迄今为止最大的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报道,该技术对钙化和非钙化病变均有效,但在严重钙化病变中观察到较低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趋势。
他报告说,膝盖以上病变和跛行患者的主要截肢和死亡率较低;然而,这些比例在与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相关的膝盖以下病变中更高。
在昨天(星期四)的外周动脉挑战项目的第一场演讲中,Zeller介绍了从305篇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论文中提取的数据。纳入的论文基于超过130,000例患者的数据,研究了腹股沟下动脉和外周动脉闭塞或狭窄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在文献中评估的器械类别中,36.4%为定向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20.5%为旋转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12.8%为激光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9.2%为眼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6.7%为血管内碎石术,这些都被排除在本分析之外,14.4%为器械组合。
演讲者报告说,原发性通畅、TLR、主要截肢和死亡率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或药物包覆球囊的meta分析率“相似或更好”,并且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患者的救助支架置入率更低。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包括平均病变长度为11.5cm;40%的患者有CLTI;重度跛行39%;71%钙化;总闭塞46%;56%的TASC C/D病变。
12个月时,Zeller观察到膝关节以上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后的截肢率“非常低”。“这与许多跛行患者被纳入这些研究有关,”演讲者告诉CX代表。他再次指出,膝盖以下病变患者的主要截肢率很高,“因为这通常与CLTI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后的通畅结果在患者和病变亚组中是一致的,并且在CLTI,跛行,膝盖以上和膝盖以下队列中12个月的结果相似。Zeller继续说,在严重钙化发生率较高的队列中,TLR率并没有变差。
“这是迄今为止对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数据最全面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Zeller总结道。“大截肢和死亡率低,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似乎对钙化和非钙化病变都有效,并指出在严重钙化病变中TLR率较低。”
Outcome of lower limb bypas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0) Leng et al.
• Objective: Effect of bypass in patients with limb ischemia
• 6 pro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over 700 patients (2 compared PTA to bypass
• Conclusion: “No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bypass and PTA”
Outcome of lower limb bypass: Swedish analysis
• 3730 surgeries and 1199 angioplasty procedures (1987-1995)
• Evaluating both patency and clinical outcome
• Conclusion: surgical bypas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patency but similar survival and amputation rates
PTA vs Surgery in CLI:BASIL Trial
- Could not re-enter 18 - Immediate re-occlusion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