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导致血管阻塞。最常发生在腿部。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堵塞血管,就会形成可能致命的肺栓塞。DVT的常见治疗目标是:
消除血栓:恢复血流。
缓解症状:如腿部肿胀、疼痛、发红。
预防肺栓塞。
预防远期后遗症:如血栓后综合征,导致腿部长期肿胀、疼痛、溃疡。
2. 传统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
抗凝治疗(药物治疗):这是DVT治疗的基础。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生,依靠身体自身机制缓慢溶解血栓。
局限性:对于大的、堵塞严重的血栓,单纯抗凝效果慢,血栓清除不彻底,患者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导管定向溶栓:将一根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持续滴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
局限性:溶栓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数小时至数天),患者需要留在ICU监护,并且由于使用了强力溶栓药物,出血风险较高。
3. Aspirex BD 系统如何工作?(核心优势)
Aspirex BD 技术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机械取栓方案。
工作原理可以分解为两个同步动作:
螺旋钻切割与碎栓:
导管顶端有一个高速旋转的螺旋钻头。当导管穿过血栓时,这个钻头能物理性地破碎血栓,将其变成微小的颗粒。
同步抽吸:
在螺旋钻旋转的同时,导管内部会产生强大的负压,像吸尘器一样立即将破碎的血栓颗粒吸出体外。
这种“破碎+同步抽吸”的一体化设计是Aspirex BD的关键优势:
高效快速:
手术时间短,通常在一到两小时内就能清除大部分血栓,迅速恢复血流。
微创安全:
只需通过血管穿刺点导入导管,创伤小。由于血栓被即时吸走,大大降低了血栓碎片脱落导致肺栓塞的风险。
减少溶栓药用量:
对于许多患者,可以完全不使用或仅使用极低剂量的溶栓药物,从而显著降低了严重出血的风险。
保护静脉瓣膜:
快速清除血栓有助于保护静脉瓣膜的功能,从根本上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
4. 治疗过程简介
血管入路: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患者的股静脉或腘静脉。
造影定位:注入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明确血栓的位置和范围。
导管操作:将Aspirex BD导管沿着导丝小心地送入血栓堵塞的静脉段。
启动清除:启动设备,导管缓慢地前后移动,逐步破碎并吸出血栓。
确认效果:再次造影,确认血流恢复情况。如果必要,可能会配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来处理 underlying 的静脉狭窄。
结束手术:撤出导管,压迫止血。
5. 适用人群(适应证)
Aspirex BD 并非用于所有DVT患者,主要适用于急性期(通常是症状出现后14天内) 的以下情况:
髂股静脉DVT:累及腹部和大腿根部主要静脉的大面积血栓。
股腘静脉DVT:累及大腿到膝窝静脉的血栓。
症状严重者:出现“股青肿”等危重情况,肢体有缺血坏死风险。
高出血风险,无法耐受溶栓药的患者。
6. 临床证据和意义
-
-
研究背景: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作为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选择之一。
-
PMT是除了传统疗法外,用于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另一种选择。
-
研究旨在评估Aspirex S导管作为旋转机械血栓切除设备在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内血管治疗中的安全性和通畅性。
-
-
研究方法:纳入标准和数据收集时间点。
-
纳入了56名患者(66%为女性,中位年龄51岁),这些患者使用Aspirex S导管进行机械血栓切除术以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
在基线以及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确定了与设备和程序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后血栓综合症(PTS)和通畅率。
-
-
研究结果:设备和程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没有发生与设备相关的并发症或故障。
-
14%的患者出现了与程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再住院、目标静脉再闭塞和由于访问点并发症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
-
-
后续治疗和短期结果。
-
所有患者在接受PMT后都植入了专用的静脉支架。
-
在12个月时,64%的患者达到了低PTS水平,表现为修订后的静脉临床严重度评分(rVCSS)小于3和临床、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学(CEAP)评分小于3。
-
通畅率在1个月时为95%,6个月时为94%,12个月时为87%。
-
-
研究结论:PMT使用Aspirex S旋转血栓切除设备的短期效果。
-
尽管缺乏长期研究,但使用Aspirex S旋转血栓切除设备进行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PMT表现出优异的短期通畅性。
-
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中重度PTS的发生率,并且设备相关并发症(包括出血)较低。
对慢性血栓的疗效有限
在方向性方面不够灵活
实现血管周的环绕覆盖可能会是个难题
技术选项
使用可操控鞘管
“点对点”技术
失血可能会是个问题
总结
Aspirex BD代表了深静脉血栓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进步。它通过机械方法快速清除血栓,为急性大面积DVT患者提供了一种优于传统单纯抗凝或导管溶栓的治疗选择,其核心价值在于快速缓解症状、降低肺栓塞风险,并尤其重要的是,能有效预防远期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