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早期肺癌治愈性的手段,SBRT一直是,手术和经皮介入治疗的竞争性手段 一、SBRT的起源背景需求不可手术患者:
许多肺癌患者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或合并症无法接受手术,传统外照射放疗(EBRT)局部控制率低(5年生存率仅20%-30%)。
剂量提升理论:
通过提高生物等效剂量(BED)增强疗效,高剂量、少分次的放疗模式(如SBRT)成为可能。
技术奠基1950年代:
Lars Leksell在瑞典开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用于颅内病变,奠定精准放疗基础。
1990年代:
瑞典团队首次将立体定向技术扩展至体部(SBRT),通过固定装置实现高精度治疗,早期研究显示低毒性和高局部控制率(>90%)。
二、SBRT在不可手术患者中的关键研究里程碑试验RTOG 0236(2010):
首个北美多中心II期试验,54 Gy/3次治疗周围型肺癌,5年局部控制率92.7%,毒性可控(G3+毒性27.3%)。
RTOG 0915(2015):
比较单次(34 Gy)与多次(48 Gy/4次)方案,单次SBRT的5年局部控制率89.4%,验证其安全性和便利性。
RTOG 0813(2019):
针对中央型肺癌,确定最大耐受剂量为12 Gy/次(总剂量50 Gy/5次),毒性风险可控。
特殊病例扩展超中央型肿瘤:
SUNSET试验(2024)显示60 Gy/8次治疗邻近支气管或大血管的肿瘤,3年局部控制率89.6%,但需警惕肺炎风险。
大肿瘤(>5 cm):
研究显示SBRT对5-10 cm肿瘤仍有效(18个月局部控制率91.2%)。
挽救治疗:
SBRT可用于术后或既往放疗后复发病例,局部控制率可达80%-90%。
随机对照证据CHISEL试验(2019):
SBRT对比EBRT,显著提高2年局部控制率(89% vs. 65%)和总生存期(中位生存5年 vs. 3年)。
LUSTRE试验(2024):
SBRT与低分割放疗效果相当,但SBRT更具便利性。
三、SBRT在可手术患者中的探索早期数据日本研究:SBRT治疗可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达70.8%,与手术相当。 RTOG 0618(2018):SBRT用于可手术患者,4年局部控制率96%,仅1例复发后手术挽救成功。 当前挑战III期试验招募困难:
STABLEMATES、VALOR和SORT试验试图直接比较SBRT与手术,但结果待公布。
四、SBRT联合免疫治疗机制与优势
SBRT释放肿瘤抗原,增强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的协同效应。
MD Anderson II期试验(2023):SBRT联合纳武利尤单抗,4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提高(77% vs. 53%)。
|